令,是各级官府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唐朝曾多次 编令,已知《永徽令》有27篇,共30卷,包括官品令、三师三公台省职员令、寺监职员令、卫府职员令、东宫王府职员令、州县镇戍岳渎关律职员令、内外命妇 职员令、祠令、户令、选举令、考课令、宫卫令、军防令、衣服令、仪制令、卤簿令、公式令、田令、赋役令、仓库令、厩牧令、关市令、医疾令、狱官令、营缮 令、丧葬令、杂令,总计1546条。唐令已经不存,散见于《唐律疏议》、《唐六典》、《旧唐书》以及其他文献中。日本仁井田广泛搜集中国古代文献,并参 考本国依据唐《永徽令》编成的《养老令》,汇集《唐令拾遗》一书,复原或部分复原唐令715条。后日本池田温又做《唐令拾遗补》。
格,是经过整理汇编的皇帝的制敕。永徽二年在编成律12卷、令30卷、式40卷“颁行天下”的同时,“遂分格为两部:曹司常务为《留司格》,天下所共者为 《散颁格》。其《散颁格》下州县,《留司格》但留本司行用焉。”(《旧唐书》卷50《刑法志》)此后几经修订,垂拱元年(685), “以武德以来垂拱已 前诏敕便于时者,编为新格二卷。” (《唐会要》卷39《定格会》)神龙元年(705),又删定垂拱格及格后敕,把制敕对律令、式的补充和修改,另编为新 格和格后敕,便逐步形成了禁防条例与具体办事条例并存的局面,格的内容扩大了。完整的唐格今已不存,敦煌文书中的《散颁刑部格》等保留了唐格的部分原貌。 式,是政府机构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唐朝最早的《贞观式》20卷,分尚书省二十四司和秘书、太常、司农、光禄、太仆、太府、监门宿卫、计帐等33篇。 唐式的佚文散见于《唐律疏议》、《唐会要》等书中。敦煌发现的唐《水部式》残卷保留了较多的“式”的文字,内容是关于水利设施的利用和管理细则。
唐朝法律基本上是刑法典,但是其中蕴涵着民事法律规范和有关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内容,即所谓“民刑不分,诸法合体”。这种现象不是说唐朝民事纠纷偏少,而是说明唐朝像其他朝代一样,约定俗成的“礼”和习惯法、家族法在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较大的作用。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