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举“零录取”事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零录取”现象?历史科举“零录取”事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零录取”现象?

历史科举“零录取”事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零录取”现象?

历史科举考试中的“零录取”事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零准入”现象?接下来,我将和边肖一起享受它。

自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历代科举考试都是统治者招贤纳士的一种手段。

相对而言,唐代的科举制度是公平公正的。它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上品不贫,下品不贵”的用人制度,允许更多的基层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活动。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在漫长的科举历史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荒谬的事情。唐玄宗和天宝年间的“零准入”事件仍然是人们饭后的一个笑话。

在晚年,唐玄宗沉湎于盛世的浮华和温柔之中。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他隐居起来,用旋律自娱自乐。他把“外国王朝”交给李,把“国内王朝”交给高力士。

李是唐朝的一个宗室。严格地说,他是一个没有任何交换的“皇叔”。李隆基应该授权给他,这应该与此相关。在历史上,李除了狠毒外,还以“甜言蜜语、凶器”著称,还以经常开玩笑而闻名。他是个人世界先生。有一次,一个男孩出生在他表弟的家里。李写了一本书祝贺他。他写道,“当我听说制作鱼卵的庆典时”(在古代,我把儿子的出生叫做弄璋,女儿的出生叫做制瓦)。张是玉器,獐是动物,獐和鼠不是好词。李只有几英寸远,一千英里远。消息传来,世界嘲笑他的无知,给他起了个绰号“河鹿首相”。

从那以后,“章农”这个词就成了其他词的典故。直到数百年后,苏轼仍然没有忘记在他的诗中调侃祝贺朋友和孩子:

我真的很想去汤蛋糕餐馆,写一些错误的鱼子书。

在执政的19年里,李控制了政府,压制了政治分歧。特别是,他更加严格地防范那些可能对他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为此,他毫不犹豫地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人们嘲笑过去和现在。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想从世界各地寻找人才”,并颁布法令,开设分支机构以吸引人才。杜甫和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才子到京城参加“筹制”考试。当李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变得非常紧张:虽然他是一个总理,但他心胸狭窄。他不想在武大郎开一家比自己高的店。他一直想方设法打击迫害,玄宗信任的张九龄、严廷芝、何、李庸、李、等一大批官员被排除在外。他尤其嫉妒那些因文学才华而获得官方地位的学者。他担心这些人会通过科举考试接近玄宗,暴露他专制权力的本质。因此,有人建议玄宗收回他的生命,理由是“世上有许多卑微而愚蠢的举人,他们害怕粗话和肮脏的圣言。”玄宗听后表示怀疑,于是修改了法令,要求各州县先做好候选人的整理工作,并报出优秀候选人的姓名(“努力练得好的,被晒得高的,被省里点名的”),然后交给尚书省“试诗、赋、论”。

于是,当时任尚书省主考的宰相李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升本”考试。他们都以孙山的名字命名。没有人被录取,这在中国科举史上开了一个大玩笑。更令人惊讶的是,李不是以自己为耻,而是以自己为荣。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厚颜无耻地告诉玄宗,世界上所有的智者都为国家服务,没有遗漏。圣人王朝没有隐士,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己的物质和物质,就像古代的尧、舜、汤和禹一样。

聪明而糊涂的唐玄宗相信李的谎言,并默认了这样的检查结果。

除了诗人杜甫,还有著名诗人高适和袁捷在这次考试中被愚弄了。遇到像李这样的主考人,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无济于事。

在人类考试史上,没有人打破过李保持的零录取率记录。李也被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