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李江山地图”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作者汪希蒙完成绘画后发生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边肖去看看。
事实上,“千里江山图”的创作仍然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据说它的创造者王希蒙只是一个10到20岁的年轻人。然而,画完成后,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千里江山图”的颜色也不同于普通的绘画。这是绿色景观的顶峰。许多人都见过“国宝”,应该有所了解。那么,这幅画中的山是作者自己想象的,还是一座真正的山?
在排版方面,“千李江山地图”的不同部分仍然不时地让我吃惊。这怎么可能是好事呢?怎么可能呢?”陈丹青在《奇异体验》第一章《千年李江山地图》中表达了这样的惊叹。这幅杰作出自北宋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画家汪希蒙之手。这幅画是在18岁时画的,在他20出头的时候就去世了,就像昙花一现。
明天,这幅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千李江山地图”将在紫禁城的午门展出。由于卷轴中使用了大量的矿物颜料,由于卷轴的保护,新中国成立以来,《千李江山图》只展出过三次。它的规模不亚于之前在故宫英雄祠展示的“清明上河图”。王希蒙和“千里山图”留下的谜题太多了。这一次,我们邀请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和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来解密“千里山图”。
北宋末年,才子王希蒙的《千里山水》是宋代最长的画卷。这幅画是用丝绸画的,长51.5厘米,宽1191.5厘米。照片上没有作者的名字。蔡京在书的末尾附言说,这幅画的作者是“西盟”。这幅画是甘龙皇帝在《史记·列传》中记载的。1922年,溥仪以奖励溥杰的名义从皇宫里偷了东西。抗日战争胜利后,地图消失了。它在解放初期出现在北京的文物市场,被古董商收购。它于1953年移交给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现为国家文物局)并移交给故宫博物院。
“千李江山地图”的画在哪里?
“千李江山地图”的画在哪里?关于它的名字有什么线索吗?这卷是一幅没有概念元素的写实风景画。根据王希蒙短暂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交通状况,他没有时间去参观许多著名的山川,只能总结和提炼出几个全国的胜利。
照片中的大山和山脊矗立在河流、湖泊和沼泽的岸边。在北宋控制的地区中,只有鄱阳湖岸边的庐山具有这一特点。这张照片显示了附近有密集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和远处广阔的薄雾。它看起来像一个狭长的沼泽湖,与鄱阳湖地区的湿地和沼泽非常相似。竹林、樟树、桂树等植物及竹栅栏、竹叶、蓑衣、帽子等竹制品。画中的劳动场景,如竹竿撑船、挖河泥等,显然都是江南水乡。这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和俯瞰湖上群山的景色启发了画家。画中的山和水泊的造型元素大多来自于对鄱阳湖湾流中庐山山峰的观察。
画中有当地特殊的祭祀场所和船只等。;
在画卷中间的山脚下,一个被竹篱环绕的瓦房庭院是学者们隐居的地方。前院里坐着一些人。后院中央建有一座高高的圆顶茅屋。茅草屋里挂着一个竖井。它耸立在庭院中最重要的地方,一定是朝圣的地方。周武王时代的七个光宇兄弟一起在山上盖房子练习。后来他们都成了不朽的,只留下一个值为0+空的隐士。后来他们把匡虞隐居的地方称为庐山,也叫匡山山。后来,汉武帝授予匡虞庐山山神的称号。北宋诗人陈在1072年游览庐山时写道:“同音桥以西一里处有一座匡君寺。”这幅画中的庭院被怀疑是匡军寺(图2)。如果附近真的有一座木桥,那它是不是“通银桥”?画中的穹顶不可能是师旷的遗物,但它应该是后代向他致敬的一种形式。在另一座供奉多神崇拜者的神庙的侧面,也有一个圆顶,但匡慎却退居二线。这些部分表明,地图上描绘的场景具有当时庐山标志性建筑的特征。
照片中有许多种类的船只,主要是客船和运粮船。一只奇特的两足脚踏船(图3)也在湖里奔跑。它利用动力滚动传递的物理原理,就像一辆踏水车,不停地挖掘水。据说这种有轮船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1131年,洞庭湖的农民战士钟祥和杨幺,利用被俘的宋工匠发明了一种大型车辆和船只。他们用踏板来提高船的速度,以应对政府水上部队的追击。它的原理是绘画中描绘的踏板式双体船,如“宋中兴年谱:车辆和船的主人可以通过把人放在前后踏板上来前后移动。”唐宋时期这种快船的起源地和使用地主要在长江中游的湖泊中。
这幅画中最突出的是同时出现的双瀑布和四重瀑布。四重瀑布是罕见的自然景观。它们与双瀑布同时出现,这是非常独特的。这种自然景观只能在九里湖中见到,九里湖是仙游(今福建)唐宋时期的旅游胜地。画家可以接触到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瀑布,并把庐山三重瀑布的壮丽景色融入画面。
“千李江山地图”卷有最丰富的建筑风格。傅熹年先生对地图上各类建筑的类型、结构和用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确认它们具有江南或江浙的特色。北宋唯一的桥是长木桥。为了避免风雨,桥中央建了一条交叉走廊。上下两层楼都挤满了路人。十字形建筑在唐宋时期很流行(图5)。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先生在《王希蒙北宋建筑》(故宫博物院藏,1979年第2期)中写道,这座长桥的原型很可能取自江苏吴江(今苏州吴江区)的长桥。它建于北宋李青八年(1048),最初是一座木桥。苏轼曾说:“桥长,桥长,浪大。”这座桥在元代被改为石桥,全长230米。
因此,《千李江山图》卷不是庐山示意图。它以庐山和鄱阳湖为主要场景,包括画家游览的其他地区的场景。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他所看到的“世界”的机会。根据地理区划,《千李江山图》卷中的风景,最南端的风景是福建东南沿海的福建仙游的双瀑布和四瀑布,再西北是江西北部的庐山和鄱阳湖区。庐山和鄱阳湖湿地的轮廓,湖船和住宅被拍摄。在吴军,苏州长桥被拍摄下来。在去北方的路上,看到的水箱船和客船都包括在图片中。
对王希蒙在绘画史上的理解,来源于当时的左、右国务大臣蔡京在《千李江山图》卷后的附言:“四月初一是政治上的飞跃,是三年。西蒙18岁,曾经是一名画家。他被叫进了被禁的中国图书馆。展出的画作数量不多。他知道它的本性是可以被教导的,他教导它,并给它自己的方法。不超过半岁,是基于这个数字。我之所以能登上贾家的巅峰,是因为我把它给了我的大臣北京。据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做这件事。”(图6)可以看出,蔡京题字时,西蒙18岁,即哲宗三年(1096年)王希蒙出生。这段附言最直接的信息是西蒙在开封学习绘画。毕业后,他去了文淑小郭当了一名小吏。后来,在惠宗的指导下,他于1112年至1113年初被收入《千李江山图》一书。清初,藏族鉴赏家在《论绘画绝句》中说,他姓王,画完这幅画,二十出头就去世了。
在惠宗登上王位之初,为了能看到五座圣山,他召集了世界著名的画家。有数百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大多数候选人对惠宗不满意。1104年,宋徽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家画派——国画,仅持续了23年。根据报告,学生“以30人为定额”
关于绘画的资料很少,相关资料可以由北宋国子监补充。如果你进入帝国学院,你必须有一个质量官员的推荐,帝国学院的招生也是如此。完成国子监的各种考试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所以国子监的学制不会超过国子监。三年后,1107年,第一批学生毕业了。王希蒙大约在13岁时开始画画。根据入学规定,王希蒙在一名军官的帮助下,提前进入画室。绘画学校的学生享受政府提供的食宿、文具和绘画工具,但“刘诗”(学者家庭)和“扎柳”(工匠)的孩子分开生活。
首先,绘画和商学院一样隶属于皇家学院,但它比商学院低一级。书画结合在一起,具体位置在国子监打造的一个房间里。皇家学院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从御街宣德门出去,向南穿过朱雀门,穿过蔡河上的金龙桥。桥的南面是皇家学院,那里有绘画研究,离帝国学院、希拉姆医院和城市南部的市区不远。
王希蒙和他的弟子学习“绘画:佛教和道教,人物,山川,鸟类和动物,花卉和竹子,树木”。绘画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学者流”和“杂流”的文化历程是不同的。常见的文化课程有《易》、《尚书》、《春秋杨公传》、《谷亮传》、《庄子》、《列子》。他的绘画考试要求是一样的。宋瑶·高技·茹桑说:“对绘画和类似事物的审视不是基于模仿前人,而是基于事物的自然形态和高质量的写作。”画家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进入翰林画院。惠宗亲自题写题名以招贤纳士,并经常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诗和遐想为题,摒弃平淡而生动的绘画意境,从而促进宫廷画家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以绘画艺术风格进行创作。根据南宋邓椿的《画语录》卷一,如题“竹锁桥卖酒楼”,平庸之人只画尖顶或鸬鹚,甚至画酒店,都没有隐藏的意义。只有唐力“在荒山上画满了图画,用横幅和杆子来显示隐藏的意义”唐力后来成为“南宋四大家”的首领。
1110年,在大约三个年画学生完成学业后,恐怕王希蒙未能通过翰林画院的入学考试,而被“召入禁书馆”,这是税收档案的中央仓库。文淑Ku位于开封的外城金窑门。1995年,宋太宗试图建立一个严格的纳税申报制度。命令中央政府的盐和铁部门,杜挚,胡部和当地政府设立货架存放税务档案。当地的此类档案应送到北宋中央财税局的档案室——三个架子上。它们已经储存了10年,不能堆放。因此,1005年,新宿建立了专门的仓库来管理这些财税档案,即文淑ku,而贾格Ku把已经完成了5年的档案送到文淑Ku备案。王希蒙在这个与绘画无关的行政机构工作。他的工作是登记和整理三个司库移交的档案。像基本的店主一样,他也将“制作长卷纸,并按实际顺序写下来”和“写账目”...签名,盖章,盖章...没有任何损坏或损失。”在《文淑小郭》中,除了客观上为王希蒙日后高瞻远瞩地创作大画卷奠定基础外,他以往的绘画经验几乎全部被浪费掉了。
宋徽宗亲自教过汪希蒙吗?
宋太祖设立了一个儿童部,为了适应一代又一代文学和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儿童学习很受欢迎。惠宗是一个备受青睐的神童。从仁宗到惠宗,有20位有进士背景的天才儿童。汪希蒙正是惠宗想要的那种新画。他的出现是受宋代关注神童的社会习俗的影响。王希蒙最有可能是由蔡京推荐,并多次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惠宗。惠宗对自己缺乏绘画技能并不十分满意,但他发现自己仍有艺术天赋,值得教授,所以他亲自教授绘画。
这不是惠宗善待自己的唯一原因。王希蒙用来绘制“千年李江山地图”的材料是宫绸。这一定是惠宗捐赠给王希蒙和光明矿物颜料的。与此同时,许多宫廷画家和候补画家都受到皇帝的馈赠。在1112年前后的岁月里,画了许多彩色的人物和花鸟,如惠宗的《瑞河图》卷和匿名的《秦婷图》轴等。可以推断,在这一时期,惠宗想促进色彩在宫廷绘画中的运用。
一代天才青少年筋疲力尽了吗?
汪希蒙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千李江山图》。显然,他正在赶去上班。在郑和(1113)的前三年,这是不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呈现出如此庞大而精致的作品?收到这本书后,惠帝似乎很满意,于4月1日把它交给了蔡京。
如果西蒙真的很早就去世了,那很可能是因为匆忙去上班。“千李江山地图”的面积相当于60多平方米。根据当代工笔画家的经验和当时的光线条件,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更不用说当时的北宋了。这对于一个少年的体力和精力来说是太多了,促使他如此努力地工作,主要是想得到徽宗的批准,早日离开图书馆,进入翰林画院。
汪希蒙是宋徽宗“冯衡·犹达”绘画美学的实践者。“冯衡”和“犹达”起源于《周易》:这就是说“国王”可以利用世界的财富和和平来做一些事情。蔡京误解了这个意思,说服赵霁享受世界的财富,建造了唐明、严复、龙德宫、艮岳等一系列宫殿。以迎合徽州皇帝喜出望外的欲望。这些奢华的宫殿建成后,宫内的内堂画和装饰墙必须与“冯衡·犹达”的宫殿建筑相协调:墙壁上必须有华丽的屏风画、壁画和斧头,技法必须写实、精致、精致、色彩丰富、豪华,画面也必须“大而全”。
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徐水论》,其中明确陈述了《冯衡·郁达夫》山水画的形式:“岳震,负狄,至于神性之显,阴与,千里之遥,可得一石之内。”这是一幅难以实现的垂直全景山水画。“冯衡·犹达”的审美观与景观构成相匹配,即视野开阔、宽广、连续、广阔。他将自己的皇家作品和翰林画院的大量作品编成了《宣和瑞览》,共15卷15000页。这些完全符合惠宗所倡导的绘画的政治功能,“粉饰世界,教化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观众有眼睛,和谐与和谐”。它们也是冯衡和郁达夫审美观的具体体现。1110年前,惠宗完成了《雪河回归绞架》(图7,故宫博物院藏)一书,并横向展现了北方国家的雪景。在这个数字的鼓舞下,汪希蒙继续在构图中连续布局。他进一步提高了视野,扩大了视野。
各种耗费人力和财力的“冯衡犹达”建筑工程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但其审美意识却是在北宋末年的宫廷中建立了一种新的绘画美学观,留下了一批文化财富。使用大绿松石作为山水画是回族宫廷绘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突破。惠帝王希蒙的“教”画《千里山图》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推广绿色山水画,特别是创造一种大青绿色山水画的绘画语言,体现“冯衡犹达”的观念在山水画中运用色彩,形成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宋徽宗选择汪希蒙来实现这一艺术突破似乎有一些考虑。除了基本的绘画训练,王希蒙几乎是一张白纸。理解和实现徽州皇帝的意图是极其容易的。他敢于大量使用石青,与石青和谐相处,这在过去是非常罕见的。我相信这就是他对山的看法:翠绿葱郁的山在近处是绿色的,在远处是绿色的。原因是空气体的厚度改变了远处山脉的自然颜色。画家继承了前人的用色方法,对绿色的两种颜色进行了概括和提炼。
孟浩然《千李江山图》的绘画意义是什么?
惠宗喜欢用唐诗为他的大臣们命题,汪希蒙也不例外。从《千李江山图》卷的整体气势和诸多细节来看,与《千李江山图》卷最接近的画意是孟浩然的五言山水诗《望栗鹏湖庐山》。
鄱阳湖在古代被称为湖,孟的诗就记载在这里:“少则明月,少则舟知天风。”。挂在垫子上等待光线出来,湖水溢出来了。中流见狂夫,势压九江公。天又黑又亮,当黎明等于0+时。在香炉的第一天,水从瀑布涌入陈红。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追上子。另外,我在想你。我只是来服务的,没有时间休息。淮海路将会半途而废,星霜很快就会变坏。”如果你给一个住在岩石上的人捎个口信,碧曲应该和你一起去。"
这是孟浩然在张九龄幕府时完成的,当时他在736年到扬州出差,途经鄱阳湖。画家并没有简单地描绘孟的诗。在画中的“太空”中,他表达了“中流见狂夫,压九江雄”的“突出”气度。他还在“天风”下写了一首鄱阳湖“平湖流”。高山平湖形成了鲜明的形态对比,展现了画家以湖为基础的“旷赋”观,极具诗意。这首诗写的是从晚上的“月亮光环”到“黎明空”和“第一天的香炉”。孟的诗是有色彩的:“深暗之色,多事当晓空”,画家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表现明亮的“晓空”和温暖的“晓空”。绿色景观的色谱最适合传播和染色“姬色”。蓝色足以将高耸的山峰染成“暗”和“突出”。天空被绿色的花朵轻轻染成0+,而天空在0+的边缘卷曲,露出温暖的黄色丝绸,就像黎明的第一缕曙光。这幅画描绘的时间极其微妙。雨在早晨落下,“香炉在第一天升起”。雨水流入溪流,加速了水磨坊的运转。瀑布一个接一个地涌入陈红。
宋代日益发达的商业经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形成了早起早退的风气。画中的人在清晨开始忙碌。正如诗中所言,“悬席待光”,一些船只已经升起了席帆,有孩子在打扫庭院,有乘客驾船赶船,有樵夫下山赶集,有大篷车上山等等。早起的隐士们采取了不同的悠闲方式:在溪流大厅里与客人交谈,在桥亭里流淌,独自坐在素食餐馆里,由朋友看瀑布…诗人羡慕庐山高官的坎坷生活:“如果你给坎坷的人民寄语,你应该带着兴趣来这里”。他还崇敬隐居在此的东汉隐士商和东晋高僧易元:“如果你想追儿子很久,那么你就会珍惜公众。”
从汪希蒙的《千李江山图》中可以看出北宋末年宫廷绘画教育的特点。一方面,强调“快速性”和“时效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操作绘画工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大、长卷绘画的控制水平,以满足大厅墙壁装饰宫殿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体现画家的创造力、诗意和美感,从而进入惠宗的“冯衡·犹达”绘画美学观。毕竟,《千年李江山地图》是一个17或18岁男孩的第一部作品。在他之后,几乎没有绿色山水画达到如此非凡的气度和高度。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160)
1 《千里江山图》是想象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作者王希孟画完之后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