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是属于地方方言吗?为什么粤语能单独成一“语言”?粤语是属于地方方言吗?为什么粤语能单独成一“语言”?

粤语是属于地方方言吗?为什么粤语能单独成一“语言”?

大家好,这是一个小编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粤语的形成历史。请注意。

随着粤语走向世界,粤语也被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粤语不仅是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也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和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语言。因此,粤语在海外有很高的地位。目前,世界上有一亿多人使用粤语。为此,联合国长期以来将粤语定义为“语言”,而不是“方言”。

1广东的历史大多数外省人不知道广东人的构成和起源,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广东”。其他省份的一些人想知道为什么广东,一个秦汉时期的“百越之乡”和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现在除了广东北部偏远山区的一个“瑶族”之外,全是汉族。为什么相距甚远的韶关南雄县和肇庆封开县的“珍珠港”被称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为什么近代历史上只有广东人大规模移民到外国,并产生了像孙中山这样的人,他们改变了中国历史,辛亥革命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些都与汉族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有关,并一直发展到今天。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广东和广西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然而,他们没有形成一个国家。他们都是刀耕火种的民族和部落。由于位于两广交界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今湖南)也无法在战国时期统治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误判形势,认为中原已经永远投降了。所以军队被分成两部分。一支军队北上攻打匈奴,另一支军队自称有50万人,由后来成为南越国王的赵佗将军(现属河北)率领,南下征服百越。然而,这些措施导致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空虚拟,因此,陈胜和起义和两个后来形成的叛军,楚和韩,可以横扫中原,并最终导致秦朝的迅速灭亡。据史料记载,在50万大军攻克百越的过程中,赵佗与丛林地区的当地少数民族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当然,在设备、人数和科技水平上明显占优势的秦军仍然成功地征服了百越。从这一点上看,广东和广西地区现在第一次属于中原政权。征服百越后,赵佗选择了番禺(今广州越秀区)的行政中心,面向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河口以北、珠江三大河流交汇处和北山。因此,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此后,楚汉两大英雄刘邦和项羽在中原浴血奋战。秦朝最初命令赵佗带兵回中原镇压叛乱,但赵佗拒绝了,并趁机在番禺称王。他控制的广东和广西地区以及现在的越南北部被称为“南越”。这个政权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当时,陆路运输的主要工具是马,但两广地区没有自己生产的马,只能从中原进口。因此,社会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原的制约。到汉武帝时,中原已经稳定了。汉武帝派军队南下消灭南越。此后,两广地区一直属于中原政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原汉人南逃的避风港。然而,中原汉族的南迁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这是另一回事。顺便说一句,南越第二任皇帝、赵佗的孙子赵涵的陵墓于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香岗山被发现并完全发掘。许多国宝如金禹锡和金绿玉一被发掘出来。南越王墓博物馆,建在原址上,现在是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你可以参观这个墓)。此外,经过几十年来中原军队的两次大规模军事征服,原百越少数民族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至于这些“百越各部”去了哪里,史书上没有记载。越南人现在认为,原来的“京族”和越南北部的其他民族从广东和广西地区逃到越南北部的百越各部,以逃避中原军队的征服。因此,一些越南人荒谬地要求中国在此基础上把广东和广西归还越南!因此,在1979年中越战争期间,当时越南军队的口号是众所周知的和有趣的:“去友谊关吃早餐,去南宁过春节!”。然而,中国历史学家认为,前广东地区的“百越部”向西逃到广西和云南,成为现在的壮族和侗族的祖先。此外,汉武帝收复南越后,将行政中心(县)由番禺迁至肇庆市封开县,即现在的两广交界处。他把封开县的一条小河命名为“广府河”,暗指汉武帝“广本泽”。从那以后,县城的东面被称为“广东”,西面被称为“广西”。400年前的汉朝,封开县也是两广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因为它被称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粤语的起源由三个主要群体组成:粤语(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粤北和粤西)、潮汕(分布在广东南部的潮汕平原)和客家(分布在广东东部的梅州和惠州),因此也有三种主要语言:粤语(即粤语)、潮汕和客家。这三个族群都是从大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南迁而来的汉族人的后裔。为什么这三个群体出现在广东?首先,我们必须延续广东的上述历史:汉武帝在北方攻打匈奴,在南方征服南越,建立了一个有400年历史的汉朝。中原地区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汉族”,具有统一的文字、语言、文化和民俗。此后,三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都去了西晋。在此期间,三国时期统治两广的吴栋政权将行政中心从封开县迁回南越首府番禺,并改名为“广州”。从那以后,“广州”一直是广东的行政中心,并且没有改变它的名字。然而,从西晋开始,汉族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长期内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虽然始于朝廷权力斗争的“八王之乱”以东海王司马越夺权而告终,但它却极大地破坏了中原地区,导致了汉族力量的急剧衰落。接下来是汉族衰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大规模入侵,形成了另一个著名的历史战争时期——“五常”。直到唐朝,中原战争才完全结束,直到后来的南北朝混战。

五胡乱华此时的中原汉族人已经知道,在遥远的南方,有一片富饶的物产,虽然官职属于中央政府但山高皇帝远的天堂“广东”!因此,从“八王之乱”开始,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原汉人为了逃避战争而长期南迁的情况。当时,族长和村长(称为“太公”)带领全家和全村的老人和年轻人进行了一次长途南迁,从而把中原的所有汉语、文化和习俗带到了广东。几乎所有传统的广东家庭都有他们来自哪里和何时移居广东的“家谱”记录。例如,香港前行政长官曾荫权是山东曾子的后裔。他的家谱记录了当他的家人从山东搬到广东南海县,然后当曾荫权的祖父搬到香港。考虑到当时的交通和生活水平,人们可以想象向南移动这么远的距离有多难。因此,当这些南来的汉族最终越过岭南山脉,到达广东北部韶关的南雄县,不再受战争影响时,他们都将在那里休养生息。然而,南雄县毕竟是一个山区,农产品远不如平原地区丰富。因此,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大部分汉族人将继续沿着北江和赣西向南迁移,最终到达目的地——珠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区、粤西甚至桂东。因此,南雄县的诸暨巷也是广东人的出生地,不同于前面提到的封开县。广东的许多主要姓氏都在那里修建了太公庙,以纪念带领该民族南迁并埋葬在那里的太公。

在此期间,雄县诸暨巷的一些汉族人南迁至粤东潮汕平原,成为潮汕人的祖先。因此,潮汕语言和闽南语言同属一个语系,不同于起源于中国中部古代汉语的粤语。唐朝建立后,中原战争终于平息,汉人南迁停止。近400年来,唐力是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中原的汉语又重新统一了,从汉朝到唐朝末年,广东的汉语逐渐演变成唐朝的汉语(虽然两者没有太大的不同)。唐朝四百年间,中原各地的汉族人在广东重新统一,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和北江、西江沿岸的广府人。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也趋于相同。此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汉族人大规模南迁,导致前广东地区的百越部被彻底歼灭。到唐朝末年,在广东北部的偏远山区只有一个瑶族,其余的平原地区都是汉族。因此,广东汉族人后来创造了一个与“越”字发音相同的全新汉字,其目的是为了表明现在的“越”与古代的“越”完全不同。中国古代唐力在广东稳定后,中原再次陷入长期战争,被北方少数民族侵占,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初年,中原的汉语与汉唐基本保持一致。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方权威的语音节奏书《广韵》(全称“大宋革新广韵”)出版了。其中所标汉字的发音与现在的粤语高度一致。然而,在西夏、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和占领中原之后,中国人开始成为。到南宋时,中原汉语已由汉、唐(粤语)演变为现在的“客家话”。

然而,广东地处一个小地区,历来少有战争,也没有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因此,它保留了汉唐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大量的唐宋诗歌现在只能用粤语来阅读,从而符合诗歌的基本节奏美。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支竹词》为例,《绿柳》中的江水平,听到了姜郎的歌声。东日出西下雨,道路是清晰的,但有明确的!这首著名的爱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它不是直接表达,而是用古汉语中的“语义双关”来表达,用有无“晴天”来表示男女之间有无“爱情”。粤语中,“清、平、声、清”都有同一个元音,这完全符合诗歌的节奏美。当你用粤语阅读时,你可以理解诗歌的意境。这也像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名篇《在山上度假想我山东的兄弟们》:作为一个异乡人,在节日期间我会对我的家人三思而行。想到兄弟们的身体被高抬贵手,还会因为不到我而有一种遗憾。在粤语中,“pro”和“ren”有相同的元音,符合诗歌的押韵要求。然而,普通话中的两个字有不同的押韵。从这首诗中可以推断出,唐朝的山东人也讲类似粤语的古汉语。还有唐代著名的哲理诗,王之环的《苍鹭宿》:山遮太阳,海泄金水。再上一层楼看一千里广州话里,“柳”和“楼”有相同的元音,符合绝句诗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押韵的要求。然而,普通话中的两个字有不同的押韵。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古代汉族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农耕封建社会。人们在近距离面对面交谈了很长时间。当时,文言文很短,需要多达九个声调。这确保了大多数数字的发音是不同的,所以不会有太多的“同音歧义”,他们可以用一种简短的语言清楚而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意思。然而,北方的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人们经常坐在马背上,彼此进行远距离交流。因此,音调必须至少为四个音调。只有这样,不同声调之间的差别才能很大,这样来自远方的人才能理解发出的是什么声调,但这将导致大量的同音字。南宋以后,中原汉语的声调大大降低。为了避免同音异义词过多而严重影响交流,解决办法是在古汉语中加入声母,即通过对声母“Z、C、S”进行儿化,在古汉语中加入“zh、ch、sh”而不进行儿化。随着客家的形成和南宋汉族的进一步南迁,中原地区的汉语与汉唐时期明显不同,声调有所下降。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发的长期战争,再次引发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汉族从中原向广东南迁。汉族南迁直到清初才结束。当时,广东平原地区都是由以前南迁的广府人和潮汕人占据的,所以这次南迁的汉族人只能迁移到广东北部与江西、福建接壤的梅县山区,称为“客家人”,即“外地人”。他们所说的南宋中原汉语被称为“客家方言”。粤语和普通话的形成广东省粤语的生活一直比较稳定,所以语言一直保留着汉唐的特点,但又不尽相同。例如,在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一些阿拉伯语也被引进,从而影响了粤语的词汇。清朝260年的稳定导致了现代粤语的完全形成,它在清朝末期保持了古代汉语的九个声调和大多数汉字的发音。同时,目前的普通话也是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地方形成的,但其声调只剩下四个声调,这与北方的胡语完全一致。粤语覆盖的范围很广,不同地区的口音会有差异,但差异不会太大。例如,广东北部韶关地区的人可以用粤语与广西东部的人交流。基于2000多年来广州在广府地区的领先地位,广为接受的标准粤语发音是清末民初广州的西关地区。西关区现在是广州的老荔湾区。它是清末民初广州富人的聚集地。清代中国唯一的外贸港口“十三行”就坐落在这里。

与普通话相比,粤语的特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背诵古诗时,粤语具有声调更丰富、节奏更优美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古汉语近义词的发音特点是:声母相同,韵母不同。这样,近义词的发音相似但不同,更容易表达。例如,"得、得、得"、"做、做",这两组常用的同义词完全符合粤语中"声母相同,韵母不同"的要求。因此,懂广东话的人不会混淆"得"、"得"和"得",也不会错误地使用"做"和"做"。此外,如前所述,粤语中没有卷舌音,即不存在“z、c、s”和“zh、ch、sh”三对对应声母的正常使用问题,这三对声母容易被北方人混淆,使卷舌与非卷舌区分开。因此,粤语在这方面的表达越来越清晰。纵观广东人文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实质上是中原汉族移民为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泪,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文字、宗族等是维系广府人最重要的纽带。另一个例子:宋词中的一句名言:“月亮什么时候向天空要酒?”"问你能有多少悲伤,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流."两个古老的词“何时和多少”在粤语中保存完好,是日常用语,不能用胡华的普通话来表达。此外,"愁与流"在粤语中有相同的押韵,但普通话有不同的押韵。

粤语也是一种汉语,除普通话外,它还有一个完整的文本系统,即所有的粤语发音都有相应的文本,可以用文本完整地记录发音。随着粤语走向世界,粤语也被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东文化将继续在世界文化中展示其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