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的疫情?古代是如何抗疫的?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的疫情?古代是如何抗疫的?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的疫情?古代是如何抗疫的?

今天,边肖带给你古代如何抵抗流行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边肖去看看。

最近,一些外国评论说,中国采用了一种古老的方法来对抗COVID-19肺炎。除了翻译问题,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瘟疫的记载,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也有“病年”、“疟疾”等词语。历史上有258起“重大流行病”被详细描述。

周朝一次,秦朝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宋朝32次,元朝20次,明朝64次,清朝74次。(邓拓,《中国救灾史》)。

自南北朝以来,政府承诺收集、试验并向人民分发处方,而不分发防疫汤,以减少瘟疫的危害强度。几乎在中国南北朝的同时,西拜占庭帝国被瘟疫摧毁了。

从公元541年到公元599年,从君士坦丁堡到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城镇爆发了五次严重的瘟疫,造成至少2500万人死亡,从而使欧洲人口减少了近一半,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这场大瘟疫不仅彻底摧毁了拜占庭重建罗马盛世的梦想,而且对欧洲地缘政治和社会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公元前4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人和斯巴达人进行了一场血战,一场瘟疫出人意料地爆发了,这场瘟疫很快就超过了血战。一度被视为骄傲的雅典社会治理体系在这场灾难中崩溃了。

另一方面,斯巴达人撤回了他们的战斗部队,他们不冒险与生病的敌人战斗。一半的雅典人死于瘟疫。至于瘟疫是如何结束的。

人们发现雅典的铁匠很少生病,并且意识到燃烧的火焰可以驱除瘟疫,所以所有活着的雅典人举起火炬,烧毁了整个城市,瘟疫最终消散了。无论如何,我们今天也认为,当温度上升时,病毒会逐渐消失。这场大瘟疫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详细记载的瘟疫。

中国到北宋时,虽然政府不重视军备,但它很有文采和仁慈。当时,朝廷收集整理了《计燕方》、《方济众简》、《李晴山酒方》、《盛慧芳》、《四时摄政论》等中草药方剂。当某个地方(如临安)发生瘟疫时,皇帝命令代理局研制防疫汤,并免费分发给人民。

此外,宫中的御医也将被派往疫区,领导和指导当地医生为人民治病。明代嘉靖二十年,“疥疮”在北京爆发。明世宗精通中医,并创制了自己的“饮小饮解疾方”,即“授其部,服其民”,并命官员开药方给百姓。

明朝万历十五年,北京大流行,明神宗把太原医院的所有医生都调到北京及周边地区开了一家诊所,免费为病人治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帝国的防疫体系和动员机制常常表现出他们的仁慈和在大疫中帮助人民的作用。当时,唯一的手段就是中医和隔离。

清朝的满族人进入中原,对天花的恐惧不亚于魔鬼,隔离措施极其严格。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下了死亡命令:“任何人在人民中有痤疮应该被转移到三四十英里以外,以防止感染。”。在承德避暑山庄,它也意味着“避免粉刺”。

民国时期,西学和西医逐渐进入,当出现疫情时,除了隔离之外,还提倡戴口罩。但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人不习惯它。"每个工匠都戴着面具,十分之九的人会把面具戴在下巴上."。

这是1936年10月4日《北京伊势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卫生与面具”,其中“工匠”指的是理发店的工作人员。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容易,但要改变长期的不良习惯却非常困难,比如不加区别地吃野生动物和不采取迅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