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青铜度量衡器的出现四 青铜度量衡器的出现

四 青铜度量衡器的出现

度量衡器是测量长度、容积或重量的器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历史发展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传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牙尺,分寸刻画,采用 十进位制。经实测,一尺约为15?78 15?8厘米。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实物租税逐步代替劳役地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了便于商品交 换与征收赋税,精确耐用的青铜度量衡器出现了。传1931年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战国铜尺,扁平长条形,长23?1厘米,宽1?7厘米,厚0?4厘米,一侧 刻10寸。
战国青铜量器最著名的是秦国商鞅变法时制作的标准量器方升。长方形,一端有柄。全长18?7厘米,内口长12?4774厘 米,宽6?9742厘米,深2?323厘米。器身左侧刻铭文32字: (秦孝公)十八年(前344)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 尊(寸)五分尊壹为升。 即以1615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说明此时已经运用了 以度审容 的方法,反映了战国时期在数学运算和器械制造方面达到的高度水 平。经计算,一升为202?15立方厘米。底部后来加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就是以商鞅方升作为标准 的。此外,清咸丰七年(1857)山东胶县灵山卫出土了三件战国时期齐国的青铜量器:子禾子(田和)釜、陈纯釜、左关(h )。子禾子釜经实测容积为20 460毫升,推知一升为204?6毫升。子禾子釜腹部表面还刻有铭文90余字,说明左关釜以仓廪之釜为标准,如关人舞弊,应予制止或处以刑罚,表明当时 对量器已有校量与管理制度。
战国时期的青铜衡器有铜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形权。例如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15号墓出土的楚国天 平与铜环权。天平为木杆(衡),扁平条形,长27厘米。正中钻一孔,孔内穿丝线作为提钮。杆两端内侧0?7厘米处各钻一孔,内穿丝线以系铜盘。铜盘直径4 厘米。铜环权一套共计九枚,分别为半斤、四两、二两、一两、十二铢(zhū)、六铢、三铢、二铢、一铢。据半斤权重125克推算,当时楚国一斤重为250 克。这种天平和铜环权大概是用来称量楚国的黄金货币(郢称等)使用的衡器。一种是半球形权(少数呈瓜棱形等),顶端有鼻钮。例如1964年西安阿房宫遗址 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的高奴权,上面铸有铭文16字: 三年,漆工(熙)、丞诎(qū)造,工隶臣牟。禾石,高奴。 此外,并加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秦 二世元年诏书及 高奴石 三字。高奴在今陕西延川县境。权高17?2厘米,底径23?6厘米,重30 750克。据此推知战国秦一斤约合256?3克。此 种形制的秦权,也有用铁铸造的,上面往往镶嵌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的铜诏版,建国以来在山东文登、内蒙古敖汉旗老虎山、山西左云等地均有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