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朝为什么衰败?盛极而衰的西汉王朝大汉朝为什么衰败?盛极而衰的西汉王朝

大汉朝为什么衰败?盛极而衰的西汉王朝

大汉经过文景之治走到汉武时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进一步巩固了西汉的统治基础,他统一货币,北通匈奴,南服百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思想奠定了基石。他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路上振响的悠悠驼铃不仅带来了远方的物产,同时也把大汉的国威传播到异城,中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互动就在汉武帝关注远方的目光中完成。也是在这个时代,中华民族拥有了 汉人 的称谓,这个两千年的称呼成为我们共同的身份证明。在他之后的几个皇帝,继承了他的事业,虽然没有他这么大的建树,但基本保留了汉朝持续兴旺的局面。西汉最后几个皇帝在位时,外戚严重干预朝政,让政权花落旁家,最终让西汉王朝走向了灭亡。
1、汉武大帝 公元前156年,在长安未央宫猗兰殿中,一个孩子诞生了,他就是刘彻。 刘彻是景帝刘启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王美人。刘启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本来没有机会当太子。当时的太子是栗姬的儿子刘荣。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给太子为妃,将来刘荣即位,阿娇便是皇后。但刘荣的母亲栗姬,却因为长公主曾将美人们 引荐 给景帝一事而心怀怨恨,拒绝了长公主联姻的要求。
长公主是景帝之母窦太后的独生女儿,自幼倍受宠爱,又因与景帝是同胞姐弟,所以在宫中的权势非同一般。刘彻之母王夫人看出了这一层利害关系,就主动与长公主密切关系。而长公主也相中了刘彻,想把女儿阿娇许配给他。刘彻也很喜欢阿娇,还曾说过,如果能娶阿娇为妻,就给她造一座金房子,这就是 金屋藏娇 的典故。由于长公主的支持,刘彻7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原太子刘荣被废。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16岁的太子刘彻即位,就是孝武帝,史学家称他为汉武帝,由于他在位期间政绩卓著,也有人喜欢称他为 汉武大帝 。由于当时年纪尚小,无力控制朝政,出现了他的生母王太后和祖母窦太后争夺权力的斗争。窦太后一心想让她的第二个儿子梁王继承皇位,所以就想让她的侄儿窦婴主持朝政,而王太后想让她的同母兄弟田蚡主持朝政。经过一番明争暗斗,窦婴做了丞相,田蚡做了太尉。窦太后提倡 黄老无为 思想,而王太后支持卫绾、田蚡的儒家思想,这就必然又与窦太后发生矛盾。
建元三年,窦太后强令孝武帝把信仰儒家思想的大臣赵卫、王臧打入监狱,两人深明大义,为了不使年轻的皇帝为难,先后自杀,连窦婴、田蚡被免职。在窦太后的威严之下,汉武帝只好忍气吞声,等待机会。但是少年的汉武帝很有主见,而且有旺盛的精力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立即发动政治变革,换掉了一批窦太后以前安插在朝中的大臣,重新任命田蚡为丞相,开始了独立执掌政权的时期。
2、一位谋士和三员猛将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书往往将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 秦皇汉武 。纵观历史上成就非凡的帝王,我们不难发现,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治理国家上有成就的,身边一定有一个能为其出谋划策、多谋善断的谋士;能在开拓疆土上有突出成就的皇帝,身边一定有一员或者几员猛将,而汉武帝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身边既有谋士,也有猛将。
博学大儒 东方朔
公元前140年,一个16岁的伟岸少年登上汉皇宝座,在位长达54年,他就是历史上毫无争议的伟大帝王 汉武帝。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使中国国力空前强大,但却不知在这强大的背后有一个为其谋划、指点迷津的智囊人物,这就是历史上的狂人东方朔。
东方朔自幼父母早逝,在兄嫂的精心抚养下长大,刚满3岁,就显露出独特的性格。他记忆力特别强,而又富有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过目不忘,又喜欢指天画地,像着了迷一样地自言自语。虽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但东方朔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武帝即位初年,为了招揽天下贤才为自己的帝业效忠出力,便下了一道诏书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东方朔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给汉武帝上了一封书信。这封上书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要两个人才能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毫不自逊地夸赞自己 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人,并自诩有齐国勇士孟贲般的膂力,春秋时庆忌般的敏捷,齐国鲍叔般的廉洁,战国尾生般的信守,具备了成为 天子大臣 的条件。他还声称,自己才学过人, 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局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对他这种不亢不卑、大言不惭的自白起了好奇心,又很赞赏他的气概,所以就召他作了官。而在此后五、六十年之间,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胆识,置身危机却无所畏惧,历捋虎须而自身安然,并为后代留下许多令人拍案叫绝且意味隽永的奇智佳话,他也被人冠以 智圣 的称号。
东方朔读书很多,一些别人闻所未闻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他却总能了如指掌,武帝因此经常找他来询疑解惑。
有一次,皇宫的花园中忽然钻出一头奇怪的动物,引来一群人围观,但谁也说不清这是什么,于是只好诏见东方朔。狡黠的东方朔一看就知道答案了,但他却故弄玄妙地先提出个要求道: 我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但陛下先赐给我美酒佳肴,我才愿说出来。 汉武帝急于要了解这头不知名的怪物究竟是什么,也就爽快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之后,东方朔这才不紧不慢地说: 这是一种名叫驺牙的动物。这种罕见的动物出现,说明远方必有来归附的人,所以驺牙先来预报。 武帝听了,半信半疑。一年以后,居然真有匈奴混邪王率领着将士十万前来降汉。不知道这是一种巧合,还是真如东方朔所说这是一种预告迹象的动物。不管如何,这都搏得了汉武帝的欢心,他赐给了东方朔很多钱财。
东方朔滑稽多智,被招入宫后,常在武帝前诙谐调笑,被视如俳优。但他有正义感,能以诙谐的言辞直言巧谏。
当时人们都传说君山上有美酒,如果能喝到那里的酒,就可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武帝得知后,就斋居七天,派栾巴带童男童女数十人到山上求酒,带回来给武帝喝。谁知没等武帝来喝,东方朔就偷偷地把酒喝光了。于是武帝大怒,下令要推东方朔出去斩首。东方朔就说: 假如酒有灵验,你杀我,我也不死;要是没有灵验,这酒有什么用呢? 武帝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笑着把他放了。
东方朔还很有文学才华,他的代表作就是赋体散文《答客难》。这是一篇自嘲之作,作者虚设了以为 客 的诘难:你好学乐道,博闻辩智,可为官几十年,却 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这是为什么呢?东方朔回答客人的诘难,用历史上贤能之士怀才不遇的事实,说明位卑并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德才兼备的人不被重用的缘故。而自己职位卑微,恰恰是道德完备的表现。《答客难》说理透彻,极富文采,是散文赋的一篇佳作。它还开创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杨雄《解嘲》,班固《答客戏》,都是由《答客难》的形式发展来的。
由于东方朔的聪敏机智,能为皇上解答很多疑难,又懂得用自己的诙谐劝诫皇上,汉武帝便一直把他留在身边,他的官职也最终由待诏公车、待诏金马门,直至太中大夫,步步高升起来。
大将军卫青
卫青是汉武帝时出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他的姐姐便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于是就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大将军,是因为他姐姐的缘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卫青的母亲是平阳侯家中的帮佣,她和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后来,因为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 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 卫青笑道: 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就回到母亲身边,做平平阳公主的骑奴。又因为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所以就自己决定改姓为卫,从此与郑家完全断绝了关系。
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确实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这次用兵,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分为四路出击。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则有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高兴,加封他为关内侯。从此,卫青开始在北击匈奴的大业中崭露头角。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在这次战斗中,卫青率领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立下了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在紧接着的战斗中,卫青又抓获了匈奴的右贤王,俘虏了一万五千多人和几百万头牲畜。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 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 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窦如意等。
后来,卫青又率领着汉朝的大军,多次进击匈奴人,最终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 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 左右说: 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 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 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 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少年英豪霍去病
李白《胡无人》诗云: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降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描写的是西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 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我国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由于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艰苦,使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很受武帝赏识。
此时,西汉对匈奴的反击战已拉开序幕。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前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听说又要出征,便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骑校尉,并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拨给他指挥。霍去病率领这800骁骑一直向北奔去,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果断地判断那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令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对仿佛是从天而降的汉军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霍去病身先士卒,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这一次出击使霍去病一战成名。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率一万骑兵,从陇西地区出发,孤军深入沙漠,去寻找匈奴的主力,伺机作战。霍去病的军队一路顺风,势如破竹。他们先穿越了今甘肃省山丹地区东南的焉支山,深入达千余里,遇见了匈奴大军,短兵相接后,他们杀死了匈奴的两个王,活捉了浑邪王的太子和相国,就连休屠王平时祭祀用的金佛像也成了他们的战利品。
紧接着,霍去病又带兵第二次出击,孤军深入到祁连山腹地,与匈奴军队会战。这一仗,又擒获了匈奴王,单干,王子,相国共百余人,取得了很辉煌的胜利。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为了铲除匈奴对大汉侵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决定再一次派卫青、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精兵,分两路夹击匈奴军队: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汉武帝原来的计划是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匈奴单于,所以给他配备的全是经过挑选的精兵强将。霍去病率军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间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舅舅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句传颂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 马踏匈奴 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飞将军李广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诗写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这里面所说的 龙城飞将 就是指在汉朝有 飞将军 之称的李广。李广是西汉镇守边关的一员猛将,他英勇善战,威震边塞,令匈奴人闻风丧胆,因此被匈奴人敬畏的称为 飞将军 。
李广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军队交战达七十余起。在这些战役中,他一直都是身先士卒,勇猛杀敌的,因此非常受将士们的爱戴。他在 卜七岁的少年的时期,就投身于军队,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汉武帝时,又常常派他和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人一起带兵去攻打匈奴,可谓劳苦功高。
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大举入侵中原,攻到了上谷郡。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公孙贸和李广等人兵分四路,各率骑兵万余名,赶赴边塞。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了。匈奴兵见到李广深受重伤,昏迷不醒,就把他放在一张网上,把网挂在两匹马之间,就这样把李广拉回了匈奴大帐。
途中李广清醒过来,拼命跃起,骑上了一匹匈奴的战马,把原本在马背上的匈奴兵踢了下去,又抢走了他的弓箭,一蹦向南急驰,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眼睁睁让他跑了。李广会合了部下的残兵败将,返回了雁门关。但是,李广惨败,兵将损失严重的消息传到了京师,汉武帝顿时大怒,本来想将他问斩,可是又想到他德高望重,屡立战功,就让他交纳了赎罪金,贬为庶民。几年之后,因为匈奴又在边境骚扰,汉武帝才又重新起用李广。
多少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边境防守。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叫 飞将军 。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飞将军,所以一直不敢进犯。
据说,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的袭击,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石虎,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拔都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李广走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虎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进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后来,汉武帝又派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去进攻匈奴。李广向卫青请求担任大军的先锋队,卫青不许,反倒命令他从荒凉的东道行军,限期会合。卫青率领汉军追杀匈奴大军,在赵信城时,捕获并斩杀了一万九千余名匈奴兵。而此时李广的军队却因为道路险恶而迷失了方向,从而延误了军机。卫青指责李广故意拖延军务,按律当斩。李广十分悲愤,他流着热泪对将士们说: 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从没贪生怕死过。想不到今日却因为迷途而误了军期,现在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受这样的屈辱! 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死去了。将士们看到平素里爱兵如子的李将军竟死得如此悲壮,不禁都失声痛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个噩耗,也都是泪水涟涟。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虽然李广没有被封侯,可他在将士、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却是难以磨灭的。
3、张骞凿空 汉与周边各国和地区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沟通汉与西域及西方国家的交通要道。人们在盛赞丝绸之路给中西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当然不应忘记它的开辟者 大探险家张骞。
张骞,汉中郡城固县人,武帝建元元年任郎官。当时朝廷正准备反击匈奴,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西域有大月氏国,他们被匈奴人打败了,被迫向西逃去,现在就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深仇大恨,一直想要报复,可就是自己的力量不够,又没有人能帮助他们。
汉武帝心想,这个月氏国既然是在匈奴的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从东西两边夹击匈奴,就能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那样就能削弱匈奴人的力量了。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国去联络。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月氏国到底在哪儿,也不知道离中原有多远,更别说中间还要路过匈奴人的势力范围。要担负起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才行。
正巧当时朝中有个年轻的郎中,名叫张骞,很有胆识。他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就首先应征。
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很快就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住了很久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他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汉武帝在他临走前亲自给他整理衣冠,嘱咐他此行的重要性。就这样,他们带着汉武帝的理想去寻找大月氏。他们一出陇西,就进了匈奴控制的地区,由于队伍庞大,又不像一般的商队,很快就全部做了俘虏。
匈奴兵把他们送到单于那里,他们在拷打之下说要去寻找大月氏,开辟通商道路。单于不满地说: 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面,汉朝怎么可以越过我们派使者前去通商?如果我要派使者越过汉朝去南越,汉朝会答应吗?
因为当时匈奴和汉朝还没有闹翻,所以单于没有杀他们,只把他们分散来看管。单于经过了解,知道张骞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希望他投降,还给他娶了妻子。尽管如此,张骞始终保留着那根出使的旌节,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十年过去了,匈奴对张骞也放松了警惕。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趁匈奴人不防备的时候,骑上快马逃了出来。他们没有目标,只知道大月氏在西,所以就一直向西走,到了大宛国(今中亚细亚)。大宛王早就听说东方有个富饶强盛的汉朝,很想互通往来,现在听说汉朝的使者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问张骞: 你打算到哪里去? 张骞说: 我们奉当今汉王的命令,出使大月氏联络重要事情,路上被匈奴扣留十余年,现在才逃了出来。要是大王能派人送我们到大月氏去,将来我们回到汉朝,我们的皇上一定会答谢大王,到时候的礼物必将多得无法形容。
大宛王本就知道汉朝的威名,见这是一个顺水人情就答应了,他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威海之间),又由康居到了大月氏国。
大月氏国王被杀以后,他的正房妻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在大夏伶阿富汗北部)附近又重建了大月氏国。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物产比以前更加丰富,大月氏人生活得非常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了,怕再次回到逃亡的生活当中。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但始终没有说服他们,眼看目的不能完成,只好回国。
回国途中,他们又被匈奴俘虏,扣留了一年多。不久,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趁乱带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回了长安。元朔三年,张骞回到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此次西行前后达10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 凿空 。汉武帝为了表彰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让汉武帝也大开了眼界。过了几年,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他熟悉匈奴的地形,知道水草的具体位置,使得汉朝的军队没有受到饥渴,凯旋归来后,他被封为博望侯。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再向匈奴臣服、进贡纳税了。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各国。
张骞首先到了乌孙国(在新疆境内),乌孙王亲自出来迎接这些汉朝的使者。张骞送了他 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张骞恐怕耽误了行程,就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等国家。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派人送张骞回到长安,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所以格外优待乌孙使者。这些乌孙使者瞧见了大汉的富强,都感到很震惊。
过了一年,张骞得病死去了。这时他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们才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个国家。
从此,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并且和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就把这条路线称作 丝绸之路 ,同时,人们也记住了张骞这个名字。
4、历史重现乱局 汉有西、东之分。西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断层,这就是王莽的 新 朝。新朝建立时间很短,又建于外戚篡政。
王莽,字巨君,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从小谦逊有礼,节俭勤奋,拜名士为师,虚心学习,苦读经书。在家孝顺母亲和寡居的嫂子,教育亡兄的孩子。他广交朋友,对掌握朝政大权的叔叔伯伯们,更是恭敬有加。
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的伯父、独掌朝政的王凤生病休养在家,王莽侍奉左右,殷勤周到,衣带不解,胜过王凤的子女。王凤极为感动,向朝廷力荐王莽,使王莽从黄门郎做到了射声校尉,品秩二千石,相当于地方的郡守。这一年他仅24岁。
随后几年,王莽仕途颇顺,被封为新都侯,食邑1500户,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骑都尉是武官,加上光禄大夫便可以参与朝政大事了。显贵之后的王莽并不骄横,待人反倒更谦恭了。绥和一年,经他的叔叔、大司马大将军王根推荐,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那一年,王莽不足40岁。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拥立刘衍为帝,是为汉平帝。为了巩固权势,王莽设法让自己的女儿做了皇后。之后王莽得到了 宰衡 的称号,位居上公。由于王莽权势过重,平帝不满情绪日增。但平帝尚未采取措施,自己却先被王莽毒死。
毒死平帝后,王莽将两岁的刘婴扶上帝位,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位,称 假皇帝 。居摄三年(公元8年),王莽改国号为 新 。王莽即位做了皇帝以后,面临着西汉来年一片衰败混乱的政治局面。为了挽回败局,王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王莽首先改革了官制,将传说的上古官制拿来和汉朝官制结合,就成了新朝的官制。关于土地改革,工莽参照了夏商周的井田制,颁布 王田令 ,即将天下土地改称为 王田 ,同时禁止土地的买卖。如果 家人中男丁不满8人,但土地超过厂900亩,就要将多余土地交给国家,再分给本族人耕种。以前没有土地的家庭则依照一夫一妻100亩的标准分配。违背法令的人将被流放。流放在封建社会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流放后还要服劳役,以后也不准再返回家乡。为了防止奴婢的增多,影响国家劳动力的减少,还颁布了 私属令 ,将奴婢改称为 私属禁止买卖,违令者也是流放。另外,国家还将盐、铁、酒收回专卖,国家垄断铸钱,国家管理山林水泽,并收山泽税等等。他还先后改革币制,有四次之多,可是每改一次,都使人民更加贫困不堪。
王莽的新政并没有使他的政权稳固。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北方匈奴的不满,致使边陲重起战火。当对外的战争正节节败退的时候,朝中的大臣又发生了叛乱。因为这次事件的刺激,对很多的亲信也不再相信了。每当外出的时候,他都要事先派兵在京城搜查,还取名叫做 横搜 。
有一次外出,王莽惶恐,竟命令在京师搜查了五天之久。为了防范其他的人谋反,王莽对大臣入宫的随从人数做了限制,这又导致了新的矛盾。太傅平晏有一次进宫时带的随从超过了规定的人数,结果被把守宫门的仆射拦住,双方发生了纠纷,平晏的随从盛怒之下将仆射捆了起来。王莽听说后,气得七窍生烟,马上命人围攻太傅府,把闹事的卫士处死,这才算完。王莽还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想夺权,因此把儿子也杀死了。
就这样,他虽然用杀戮的手段将内部的祸患消除了,但外面的威胁即起义军却已经壮大起来无法消灭。王莽的统治已经走上了末路。
在公元23年,即地皇四年,绿林起义军拥立刘玄称帝,年号定为 更始 ,刘玄就是更始帝。这使王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冲走这个坏消息带来的晦气,王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老,他还特意将自己的胡子染成了黑色。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王莽的败亡命运。
公元23年的6月,王莽派出的军队和起义军在昆阳交战,结果王莽军几乎全军覆没。起义军乘胜直捣长安。10月1日,义军攻进了长安的宣平门,进入城内。最后,王莽被起来响应义军的一名商人杜吴杀死。
大汉开国从最初的百废待兴,到中期的辉煌盛世,至此走到了末路的一派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