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强于曹操,为何仍失败?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强于曹操,为何仍失败?

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强于曹操,为何仍失败?

[摘要]袁曹之间的强弱转换,绝非官渡之战可以概括,而是有深厚的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袁绍在众多割据政权中堪称一个巨无霸,一度是东汉末年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和对手。

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劲敌公孙瓒,据青、冀、幽、并四州,尽有河北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

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官渡之战袁绍固然损失惨重,但仍有极强的实力,可以说曹操在战后也只是有了自保之力而已,然而为何袁绍集团仍然在战后走向崩溃,被曹操集团完全吞并?

袁曹之间的强弱转换,绝非官渡之战可以概括,而是有深厚的社会背景。

1

一说起袁绍集团的灭亡,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官渡之战,认为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就完蛋了,而实际上,袁绍集团的灭亡绝不是一个官渡之战就能导致的。

人们一提到官渡之战,往往就会想到曹操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决定性的战胜袁绍,然后乘胜追击,将袁绍彻底消灭,快速统一了北方,实际上,掀开真实历史的大幕,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就拿曹操来说,虽然遭到了赤壁之战的惨败,但是在赤壁惨败之后,他的整体实力仍然高于刘备与孙权,曹操仍然有强大的实力在随后击败马超,一个赤壁之战并没有导致曹操的灭亡,与赤壁之战相类似的是,官渡之战对于袁绍集团来说也不是致命的。

人们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袁绍和曹操这样实力雄厚者来说,打一次败战,不足以致命,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

官渡之战曹操赢得并不轻松。在官渡之战一开始,曹操就险象环生,非常吃力。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此时的曹操面临着被夹击的危险,正面有强敌,后方也有劲敌,处境十分危险,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由于袁绍的失误,错过了一个击败曹操的好机会。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袁军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从9月份的战役来看,袁军并非一败再败,而是占了优势。

双方相持三个月,打起了阵地战和消耗战,综合实力不如袁绍的曹操明显处于下风,曹操处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一日曹操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这句话非常经典,很多人都觉得这话显示出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但是我们从曹操说话的前后背景来看,实在看不出曹操说这话的底气何在?

与其说这句话说明曹操很有智慧,但不如说明曹操的确十分的充满乐观,在局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善于鼓舞士兵志气。

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劝说,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

期间,曹操面临的局面也是险象环生,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抄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十月,袁绍谋士许攸因向主子献策不被采纳,正巧,许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许攸为此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

曹操立即付诸实行,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后也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八万人。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纵观整个官渡之战的过程,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象的,曹操善于用兵,战争朝向曹操一边倒,实际上,曹操多次陷入险恶处境,由于许攸的叛逃,使得曹操抓住了好的时机,最终火烧乌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曹操的胜利其实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许攸的叛逃也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个偶然的叛逃对于官渡之战的胜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官渡战后,袁氏依然强大

2

官渡之战之后的袁绍及其集团并没有完蛋,而是仍然具备与曹操对抗的实力。

官渡之战战败后,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回到冀州之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可见,袁绍还是很得民心的。

袁绍死时,整个袁绍集团的主要力量还存在。儿子袁尚是冀州刺史,长子袁谭是青州刺史,外甥高干是并州刺史,次子袁熙是幽州刺史,这些地盘在东汉末年时期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尤其是冀州,更是大州,若他们团结一致,曹操也很难对付。

实际上,官渡之战的作用是被夸大了,它并没有决定曹操集团的最终胜利,也没有决定袁绍集团的最终失败,只是缩小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经过此战,袁绍集团停止了对曹操的大规模进攻,曹操集团开始转入反攻阶段,但是由于袁绍集团实力尚存,袁绍刚死时的袁氏集团对于曹操来说,无疑仍然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袁绍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刘氏所喜爱而欲立为继承人,但未正式表态。这就为袁氏集团的内斗埋下了隐患。

众人欲以袁谭为长子而立为继承人,但逢纪、审配一派与辛评、郭图、袁谭一派不和,审配等因为惧怕袁谭即位后加害,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

袁谭不能继位,自称车骑将军,驻扎在黎阳。袁尚不增兵给袁谭,更命令部下逢纪紧盯,袁谭要求配兵却为审配所拒绝,一怒之下杀了逢纪,兄弟二人渐成仇敌。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攻打袁谭,袁谭向袁尚求救,袁尚害怕袁谭得到士兵后不还,于是留审配留守根据地,自领士兵救援。